4月15日,天气晴好,在汨罗市弼时镇湄江村的一处田地上,几个育秧大棚整齐排列,棚内,嫩绿的秧苗顶破丰厚的泥土,一片春意盎然。
“秧苗长势很好,过几天就能抛栽,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这些天,湄江村村民杨德祥和他的妻子曾根姿都扎根在农田里,起早贪黑地忙着翻耕施肥。
杨德祥今年70岁,幼时因一场意外落下了肢体三级残疾,平时只能靠着耕种几亩薄田和补鞋维持生计,2013年,他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然而意外接踵而至,2014年开始,杨德祥又因肾脏、肠道疾病先后经历了三次手术,再三的打击加上儿子的大学学费、生活费支出,让这个家庭更是捉襟见肘。
扶贫先扶志,该如何激发杨德祥脱贫致富的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他的贫苦问题?“我没有别的本事,只会种田这门老手艺。”汨罗市委编办驻村工作队长郑在坤与村支两委干部多次上门了解杨德祥的家庭情况和产业发展意愿后,鼓励其承包流转田地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同时帮助他多次去往其他乡镇,与当地的种粮大户交流种植理念,学习种植技术。
2014年,在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干部的多方奔走下,杨德祥承包流转了70多亩田地种植水稻。因为肢体残疾,搬不动农机,每到耕种时节,妻子曾根姿都会搭把手,育秧、翻耕、播种、收割,只要是力所能及的田活,夫妻俩从来都是自己动手。
种粮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通过危房改造拆除了漏风漏雨的泥砖房,建起了2层小楼房,儿子也顺利大学毕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通过自身的辛勤劳作和国家的利好政策,杨德祥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杨德祥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了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今年3月,弼时镇下发《致广大农户的一封信》,一系列鼓励春耕生产、种植双季稻的措施陆续出台。湄江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通过村村响广播、上户宣讲等方式开展春耕备耕宣传,引导种粮大户、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种植,散户、贫困户捡种;同时,农技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早稻种植技术指导,为农户们送技术、送服务。
“为了种植早稻,我育了3亩秧苗,备了近4000斤肥料,还买了一台小型抛秧机。”眼看着政策、形势一片大好,今年,杨德祥又将水稻种植规模扩大到了80多亩,准备翻耕之后,一半种植单季稻,一半种植双季稻。
“收成好的话,今年种的水稻年亩产量估计有1200斤,年收入能有10多万元,按我今年的种植规模,镇上给的各种补贴还有7000多块。”杨德祥笑着说,“脚下有泥,心中就有了底,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日头渐渐西斜,在杨德祥的屋旁,大片的双季稻田已完成翻耕,褐黑色的泥土浸泡在水里,散发着勃勃生机……(谢建 周敏)
岳阳要闻
- 谢卫江主持召开“十五五”规划“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专题专家座谈会
- 李挚率团赴巴西、美国开展项目洽谈和友好访问
- 谢卫江主持岳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十次集体(扩大)学习
-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虞公港公路疏运体系正式通车
- 岳阳3县市跻身全国县域旅游榜!
- 双向奔赴建功业!岳阳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综合新闻
- 带电检测织密电网“防护网” 岳阳供电多维排查护航迎峰度夏
- 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岳阳市首批集体林地收益权证发放到户
- 守护碧水蓝天,岳阳秸秆治理的“刚柔之道”
- 近期两次试飞圆满成功 岳阳迈入低空经济发展快车道
- 这项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即将在岳阳举办
文明机关
- 书香浸润基层!《独立思考·李时平文集》捐赠仪式在岳阳县举行
- 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汨罗市营造崇德向善之风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 用爱为生命续航 云溪26岁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 书香浸润心灵 阅读伴我成长——云溪区2025年“书香云溪”全民阅读暨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
- 奋战100天·决胜旅发会 ⑪丨老人家门常开为哪般?老巷改造背后藏温情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