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文明创建

>

正文
移风易俗,让“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发布时间:2024-06-05 09:53:1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小珺 刘晓元

——汨罗归义镇基层治理掠影

通讯员 周小珺 刘晓元

“欢迎欢迎,快进来坐!”近日,汨罗市归义镇上马社区黄家塘屋场,见到笔者一行,李言文从一栋自建的3层小洋楼迎出来,热情招呼。

这是62岁的李言文的第一套房子。作为上马社区1组组长、老年协会会长和社区“都官”,李言文以身作则。今年4月搬新家,李言文没有大办酒席,带头践行“余事不办”文明新风尚。他还劝导了屋场四户家庭,推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移风易俗新理念,为邻里乡亲节约开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了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今年,归义镇设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关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的通知》,相继召开社区书记会、“都官”会议、屋场会及居民代表会等,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多方聚力推动移风易俗在社区落地生根。

为此,归义镇构建了“社区‘两委’+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自治管理新模式,合力推进移风易俗。社区“两委”重新修订居规民约,把移风易俗纳入积分管理;群众中有威望、有影响、责任心强、熟悉红白事流程的党员、老干部、居民代表等担任“都官”,协助操办红白事,加强事中监督,防止大操大办现象发生;社区志愿服务队积极当好“宣传员”和“实践员”,“线上线下”宣传移风易俗新政策,热情主动地为居民群众婚丧事做好服务,排忧解难;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文明劝导工作,引导村民群众革除陈规陋习,积极树立文明风向标。

“婚庆彩门不超过一个,不摆放气球、不占道搭棚办客、宴席桌上不发放红包和整包喜烟、不低俗“闹婚”,不沿街戏耍新人和亲属、不燃放烟花鞭炮……” 在今年的社区“都官”会上,归义镇山塘社区下发了新的居规民约。“升级版”的居规民约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等移风易俗各项工作有了具体而微的规定,为居民“办事”提供了行动指南。

山塘社区第六组长、老党员杨中华认真学习并带头践行。今年五一老杨二女儿出嫁,他将传统流水宴席改为在酒店适度宴请,在婚宴中取消发放整包喜烟,甚至还破除了收取彩礼的传统,成为 “嫁女零彩礼户”。婚礼当天,杨中华还拿出 2000 元捐赠给社区教育基金,将此次酒宴节省下的资金用于支持社区的公益项目。

“老杨好样的!”杜绝铺张浪费、节约婚事开支、支持社会公益、倡树文明新风,左邻右舍都为老杨一家点赞,“带了个好头!”

以榜样力量引领文明风尚。归义镇还对关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家庭和个人进行表彰,授予“移风易俗最美家庭”“优秀都官” “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有效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

红白理事会成员狄建阳因其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评“优秀都官”。“我们张罗社区居民婚丧嫁娶,劝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先后受理婚丧嫁娶等事宴5次,累计为社区居民节省烟、酒、餐费开支近10多万元。” 狄建阳说,“现在,社区风气向好,没有占道搭棚治丧现象,丧事也基本三天办结,不做道场,不唱戏、不搞宵夜,吊唁时不发放毛巾、香烟、伞具……”

“扎实推动移风易俗,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归义镇宣传委员周丹介绍,后段,归义镇紧贴社区实际、紧跟群众需求,建立健全移风易俗常态长效机制,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创新宣传方式和载体、打造移风易俗新阵地,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进一步涵养社区“文明气质”,让新时代文明之花在社区落地生根、竞相绽放。


一审:张娟玲,二审:秦郁欣,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