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文明创建

>

正文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发布时间:2025-04-08 18:37:3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 杜立

全媒体记者 杜立

岳阳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先后涌现了任弼时、何长工、向钧等革命志士,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巴陵儿女。

2020年以来,岳阳共有8个村先后4批次被中央组织部列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4月2日至4月3日,记者走进这8个村庄,探寻红色地标如何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传承引路,家门口建起红色教育新基地

4月3日8时,阳光洒在庄稼地里,平江县长寿镇友谊村红色广播准时响起,今天播放的是湘鄂赣苏区革命斗争的故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湘鄂赣边特委驻地。

在开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时,当地积极探寻红色资源的激活举措,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遗存,编排红色剧目,打造美丽村庄。

“王首道、傅秋涛……”大批革命先辈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村民陈春水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个个都是红色宣讲员,向每一位访客讲述这里的革命故事。

同在平江县的向家镇望湖村依托向钧故居红色资源,全力打造“中国外婆村”红色文化品牌。

望湖村向家砖屋既是向钧烈士的故居,也是杨开慧烈士的外婆家。

当地邀请向家后人梳理史料,整理了一大批“外婆故事”,举办“外婆家”主题特色展览,创作“外婆家”文化壁画,开设《传承优良家风,涵养正气清风》《忠实能干的向钧》等红色党课,持续释放红色教育效果。

作为“骆驼”任弼时的故乡,汨罗市弼时镇弼时村深挖任弼时故居、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精品线路。

当地组建“骆驼精神”宣讲队,赓续任弼时、任作民等革命先烈精神,同时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红色文化,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以任弼时的“三怕精神”为指引而成立的“骆驼红”党员志愿服务队,全年调解邻里纠纷,带动村民发展红色文旅项目,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格局。

汨罗江畔的罗江镇石仑山村,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比学研行”活动在此地举行。

走进石仑山村供销记忆馆,展厅内200多件藏品沉浸式地展示了乡村发展图景,今年年初,该馆入选全省首批乡村博物馆名单,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农文旅融合,小村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华容县禹山镇南竹村的红色城堡项目内,解说员正带着前来研学的孩子们重走长征路。

当地通过党建引领,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发动乡友助力,让红色城堡、国防教育公园等红色研学项目在此落地,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目前,该村每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集体经济已突破100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突破2000万元。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带火了临湘市詹桥镇壁山村村民周中亚做的红心豆渣,在“老周家豆腐坊”不远处便是壁山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旁边还有一家农特产品供销合作社。

当地将红色资源融入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通偏远山区传统农产品销售的“堵点”,在革命老区发展跨村联建,打造4村共创的“壁山红”供销品牌,仅一年集体经济增收超50万元,让革命老区的乡村连接上大市场,乡村老百姓走上致富路。

在岳阳县杨林街镇兰泽村,当地以蓝泽烈士精神为魂,全面推进红色村五个振兴。

当地依托蓝泽烈士墓,建成红色文化长廊,拍摄微电影,年均接待研学超2万人次。同时创新“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发展鸽子养殖产业和金盆柚基地。

湘阴县燎原村是“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的故乡,静谧安详的燎原水库与烈士忠魂相伴。

当地整合多方资源,打造集团建研学、农事体验、休闲康养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

现如今村企联建打造的“青山舍”民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4月3日19时,暮色落上青山,“青山舍”游客熙攘,房间早早预订一空,热闹非凡。


一审:罗诗苑,二审:王相辉,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