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岳阳文苑

>

正文
《长安三万里》,有诗;岳阳,有楼
发布时间:2023-07-24 09:16:18   来源:  作者:

在上周末,岳阳的各个影院都被家长和孩子们占据了,影院外常常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唐诗集体诵读声。

图片来源《长安三万里》官方账号

李白、高适的盛世相遇,就在洞庭湖畔的岳阳;而李白,则六经岳阳,多次登上岳阳楼,远眺洞庭湖。留下二十多首传颂岳阳楼岛湖的千古名篇。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

岳阳对于李白来说,有着众多刻骨铭心的记忆:洞庭湖畔的绝世美景让李白和好友吴指南流连忘返,但转眼好友撒手人寰、天人两隔,伤痛欲绝的李白不得已将好友在烈日下“权殡于湖侧”,痛哭而别,之后再返巴陵,为好友收敛骸骨,迁移坟冢;在岳阳遇被贬岭南的王昌龄,被赠名篇“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经岳回乡后,遇到人身幸事——唐玄宗召其入宫,则留下千古名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后经留岳阳,则是受宫斗牵连被流放,几贬几赦,感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可以说,岳阳承载了诗仙李白太多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有“裹骨徒步、负之而趋”,有“我寄愁心与明月”,还有“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李白六次来到岳阳,正是大唐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真实记录。

李白的一生是狂放的,是恣意的,他历经黑暗,心向光明。


关于岳阳楼的诗,最著名的,当属那首 杜甫 的《登岳阳楼》。

写诗的时候,杜甫离去世不足两年,“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是他对自己饱经沧桑、颠沛流离一生的深刻思考,岳阳楼见证了他困苦的一生。

这首诗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杜甫的底子里,还是长安城那个鲜衣怒马的京兆杜氏少子,豪气冲天地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管历经多少人间困苦,最终留下的“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是他对国家和百姓最深沉的爱。

五十七岁的黄庭坚,此时已经被贬七年,正月一天,他登上了岳阳楼。

此时的他,早已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的一生都卷在熙宁新旧两党党争的漩涡中,流放、贬黜,是他后半生的常态。

正月二十三,夜发荆州,二十六日至巴陵,数日阴雨不可出。二月朔旦,黄庭坚独自登上岳阳楼“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他中年后历经坎坷,见遍了人情冷暖,终于被赦免罪责,允许还乡,"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恐怕也是他多年流徙未归,回乡情更怯,还是先好好地遍赏这巴陵美景。

岳阳楼,见证了往来巴陵众多迁客的思乡情。

巴陵作为沟通湘荆的要道,往来者众,但多有留名者,是忧国忧民的先贤志士。

靖康二年,靖康耻,北宋亡。陈与义 南下逃亡,颠沛湖湘。

在洞庭湖畔,看着夕阳下的波光,他不停地喝酒消愁,愤郁只是越积越多,”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青年的陈与义作诗,是轻快明快的;靖康后,他的诗词愈发雄浑沉郁。似乎登岳阳楼后,诗人的笔力能更趋化境。

岳阳楼,天生就能够承载这世间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昔年滕子京认为“天下郡,非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于是重修岳阳楼。

当时的文坛大咖 范仲淹 的《岳阳楼记》雄文出世。之后关于岳阳楼的文华则被此文尽掩风光。

岳阳楼1800年历史中,描写它的诗词不尽数,名家不胜数,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气铿锵,内容博大,哲理精深。一篇《岳阳楼记》道尽了湖湘人守正创新的政治哲学,写完了中国人朴素浪漫的民本情怀。

岳阳楼,是“忧乐精神”的千年诉说,将砥砺传承新千年的文化使命!

02

漫步新世纪

我们这样观岳阳楼

远眺岳阳楼,漫步汴河街、穿过瞻岳门、踏足巴陵广场、走在洞庭南路。这似乎已经成为现代岳阳人每晚闲时的日常。

再登斯楼也,已是满目盛世繁华。

汴河街的吆喝,瞻岳门的雄壮,巴陵广场的热闹,洞庭南路的时尚,新时代赋予了岳阳楼景区新的使命。

看孩子在广场放风筝,老人在平地热舞,青年人在洞庭渔火季嗨歌,恋人在工业园遗址的湖边夕阳下亲吻。

八百里洞庭、最美沿江岸线、洞庭湖候鸟之乡......来过岳阳后,所有人,都会沉醉于岳阳这独一无二的文旅意境,感受岳阳穿越千年的文化魅力。

//

洞庭南路元宵灯会

一千八年里,岳阳楼塌了又起;几千年间,巴陵这片大地见证多少人世间悲欢离合。但当我们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李白、杜甫、孟浩然、范仲淹、陈与义......这些前人,又似乎在遥遥与我们微笑致意。

岳阳楼矗立千年,洞庭湖波澜壮阔,巴陵城风月无边,让我们岳阳人何其幸,能有如此多美好的诗词文华陪伴。

有楼,就有笔尖,从笔尖到心间,这是岳阳楼岛湖文脉的亘古传承。

《长安三万里》,有诗;岳阳,有楼。



一审:张娟玲,二审:秦郁欣,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