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热点时评

>

正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23-03-24 18:00:3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付容子

付容子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很多外出谋生的夫妻将孩子和老人留在老家,形成了留守儿童群体。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正处于身心生长发育塑型期、关键期的留守儿童,心灵中“缺失的部分”被泥沙俱下的周遭信息(包括网络信息和现实信息)填充,极易对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屡见报端、网络的有关留守儿童的负面热点,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农村学校是留守儿童生活、成长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陪伴者,扮演事实上的监护人角色。因此,农村学校、教师在培育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上责无旁贷,应积极学习吸收先进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综合、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培育亲密关系

留守儿童的生活往往被固定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尤其是回家之后,祖孙相依,单调枯燥,甚至寂寞孤独。他们缺失的不仅仅是亲子关系,更是一种亲密关系。因此,农村学校应该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自身办学条件,力所能及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如接力赛、拔河、乒乓球赛等体育比赛和趣味运动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周末走进田野、山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在游戏玩乐中增强互动交流,拉近同窗关系、师生关系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培育了正向的亲密关系,为留守儿童的心灵注入温暖和活力。

二、结合教学大纲目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健康情操

学校的责任和使命是教育教学,课堂是培育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第一阵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农村教师不仅要教授孩子们学科知识,还肩负着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农村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目标,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融入学科的知识性教学中。心理问题不仅体现在心理方面,更体现在道德观念、是非观念、理想价值观念等方面,有关道德方面的教育也需要各个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比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留守儿童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来表露自己的情感。德育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学生生活实际和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培育健康的同学关系和人际关系,引导他们做懂礼貌、会关爱、有道德、有理想、有信念的孩子。

三、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家校互联活动,增强共育合力

如果说学校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那么家庭无疑是留守儿童的第一责任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即便相隔两方,也责无旁贷。因此,学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培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求与学生家庭合作建立有效长效的家校互联机制,增强家校共育合力。班级负责人或班主任要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情况、家庭情况和其监护人的情况,通过和留守儿童父母的交流沟通,来实现对学生心理动向的掌握、跟踪和积极干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向上向善。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钉钉、微信群等形式也为留守儿童教育家校互联机制建设开通了新渠道。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留守儿童父母视频连线,让双方互相表达关爱和思念,在浓浓的仪式感中释放孩子们心中的情感,让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在爱的表达中得到升华。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一定要认识到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力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陪伴的缺失要加倍弥补,正确的教育更要时刻不能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每一个家庭的心愿,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和重要任务。

(作者系湖南临湘市第五完全小学教师)


一审:陈雪梅 二审:秦郁欣 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