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井散人
6月10日,岳阳市文联组织“守护好一江碧水”创作采风活动,60多位文艺工作者沿163公里长江岸线一路前行,用脚步丈量,用镜头捕捉,用身心感受,行程满满,收获多多。本次采风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转发了该活动报道。尽管创作成果尚在期待之中,笔者还是忍不住为之点赞:如此采风好!
文艺工作者该如此深入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有过精辟论述: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近年来,我市上下切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沿江各县市区扎实推进长江生态修复攻坚战,砂石码头蚕食岸线的现象得到了完全扭转,沿江一线的污染企业被彻底关停,美丽的天鹅又重新飞回临江的白泥湖悠闲觅食。放眼163公里长江岸线,但见绿草如茵,鲜花欲燃,展现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壮美画卷,也彰显了岳阳人民“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动实践。文艺家只有走出自己清冷的书斋,感受身边火热的生活,才能从浅吟低唱的个人圈子中走出来,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时代新篇。
事实上,岳阳的文艺家们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市作协副主席丘脊梁2018年深入平江三里村采访,写出了反映我市脱贫攻坚的优秀作品《山岭上的血脉》,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予以刊载。无独有偶,临湘市作协主席肖学文、副主席杨志宏先后撰写的《水润大泽》和《人勤春来早》等优秀作品,同样获得了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的青睐。这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都是我市作家深入生活的最好注脚。
当然,指望一次短暂的采风活动能够催生出多少文艺大作问世,显然不切实际,但这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举措无疑值得肯定。坚持下去,久久为功,必有收获,至少笔者对此抱有信心!
岳阳要闻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李挚:走在前作表率 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和督查工作见行见效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 谢卫江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 【实干担当 勇挑大梁】现代产业“新”意浓——岳阳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深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综合新闻
- 方便清明祭扫,岳阳火车站应对客流高峰
- 岳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整治推进农村“问题厕所”
- 岳阳东风湖蝶变“绿腰带”,成为全省生态治理样板
- 看熊猫、赏樱花、学非遗!3月26日,在新湖南客户端“云体验”春日盛宴
- 岳阳市召开2025年度打击涉渔违法犯罪行刑衔接工作联席会
文明机关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 临湘30名“逆风宝贝”趣味过周末
- 临湘市詹桥镇:数字赋能“群英”共治 构筑幸福分水新风貌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