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湖南石化

>

正文
“追星”袁隆平
发布时间:2021-05-24 16:16:1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展

文/彭展

“今天,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5月22日13时07分,一颗巨星陨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一定要送袁老最后一程!5月23日一早,夏雨滂沱,我从岳阳搭乘高铁,来到长沙,来到阳明山殡仪馆,汇入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人潮,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中缓缓挪步,走近袁隆平院士群众悼念厅,向他老人家遗像深深三鞠躬,送别这位敬爱的爷爷。

雨淅淅沥沥下着,眼泪一次次模糊了双眼。翻阅手机里保存的照片,两次“零距离”相遇袁隆平院士的往事,又在脑海里浮现。

1621843184611611.png

20年前,我曾参与报道袁隆平院士与巴陵石化合作开发超级杂交稻专用复合肥的进展及应用情况,也盼望有机会走近他,学习这位著名科学家,用镜头捕捉他老朴实无华风采。2005年春节前,这个心愿终于实现。

当年1月29日,湖南省院士联谊会主办的“科教兴国迎新春文艺晚会”,在长沙田汉大剧院上演。当时在湖南工作的40多名院士中的袁隆平、黄伯云、俞汝勤、金展鹏、何继善等10多名前辈,与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同台演出,喜迎新春佳节。因有与袁隆平院士的工作联系,巴陵石化组织有关人员参加。

晚会前一天,我得知这个信息,连忙提出到长沙作随机采访的申请,获准后便马上做准备。在此前搜索、阅读并留存了一长串有关袁隆平院士的报道资料的基础上,我不但准备了电力足够的两台数码相机、三支镜头,还带上已经很少用的胶片相机备用。背上沉甸甸的摄影包出发前,我又特意带上《人民日报》1月11日刊登的专访《袁隆平:做一粒健康的种子》报纸。

1月29日晚,离晚会开演还有不到20分钟,当人们鱼贯而入剧场音乐厅的时候,瘦小的身子、高高的颧骨、背微驼、小平头、古铜色的脸上爬上了些许老人斑、匆匆从场内往外走的袁隆平院士,立刻被观众们认出,大家纷纷向他表示问候。他略作停顿,微笑着点头回应大家,然后,又匆匆走下楼去。作为晚会顾问之一的他,当时正忙个不停。追随他的步子,我立马紧跟了上去,同时将手中的照相机开关打开。

随后,在“追星族”的热情招呼声中,袁隆平院士一边忙着向工作人员交待注意事项,询问其他院士到场没有,一边向大家点头微笑,丝毫没有一点点架子——也难怪有媒体评价他老人家“比那些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像农民”——只不过,面前的这位身着西装打着领带的“农民”,是一个“身价”难以估量的科学家。

在剧院进门的大厅内,面对人们“袁院士,我们可以和您合影留念吗”的恳请,他笑着说“好好好”,愉快地接受邀请,同大家分别合影。顿时,大厅内连连亮起了闪光灯,袁老再次成为“明星”。我端稳相机,“咔嚓、咔嚓”按动快门,定格袁隆平院士与“追星族”在一起的瞬间,定格这难忘的回忆。对几个希望重新拍合影、以求“最佳效果”的观众,他老人家也微笑地再次面对镜头。这时,我连忙拿出那篇人民日报的报道,他微笑着一边接过去看,一边连声谦和地说:“过奖了,过奖了。”

不一会儿,晚会即将开始,袁隆平院士连忙邀请大家一同快步走入音乐厅。此时,其他几位院士已在观众席上坐好。袁隆平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后,在第五排中间的一个座位上坐下来。我远远地“紧跟”,拍摄下了一个个院士们亲切交流的瞬间。

晚会在刘诗昆演奏的《春节序曲》声中开始。坐在观众席上的袁隆平听得非常专注。他爱听音乐,那双捏惯了泥土和稻粒,略显粗糙的手,还能在琴弦上奏出优美的旋律。2001年2月16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科学在中国”文艺晚会上,袁院士演奏的小提琴曲《行路难》,令很多人难忘。不一会儿,我看到他从第五排的中间座位上,“移位”至第六排第一号空位上继续欣赏文艺节目,并和其他观众一同鼓掌。原来,他主要是方便做现场协调和顾问——远远地看上去,他老对一些细节有些放心不下,不时在对工作人员叮嘱着什么。

时间在乐声中和掌声中流淌。在场的近千名观众用心期待,在科学技术的舞台上有着卓越表现的三湘院士们,快点登台表演,展示他们同样不凡的才艺。当手拿小提琴的袁隆平与刘诗昆同时出现在舞台上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袁隆平向热情的观众们微笑致谢,同时也做好了演奏准备。在刘诗昆的钢琴伴奏下,他深情地演奏了一曲《我的祖国》。随后,他在刘诗昆的钢琴伴奏下,用英语唱了《老黑奴》和《圣诞树》。通晓几国外语,英语、俄语水平一流,出国从不用带翻译的他,歌声质朴浑圆,在灯光灿烂的剧院内回荡,和着节拍,观众们有节奏地鼓起掌来,气氛轻松热烈。此时的袁隆平院士,表情更加轻松自然了。

1621843435963466.png

当天晚会的“压轴戏”,是院士们在湖南省院士联谊会会长何继善院士的指挥和刘诗昆的钢琴伴奏下的小合唱。当袁隆平和其他8位院士手持红色歌本,登上舞台时,观众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院士们一字排开,合着音乐,深情地唱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我们走在大路上》。

当我透过照相机镜头再次看到袁隆平院士全力投入的神情,在按动快门的刹那间,我又想起了他所说的“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无论是大还是小,都用心去做”这句话和另一句话——“人就像一粒种子,健康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同时定格在镜头里的,还有其他院士们引吭高歌的风采。

那次晚会现场,我不断地选择角度、调好焦距、按动快门,没有心思坐下来完整欣赏一个个节目,只有在“咔嚓”间用心关注着院士们的英容笑貌。我深感庆幸,在新春佳节将近的那个夜晚,能如此靠近袁隆平等科学家,感知他们的伟大与平凡,用瞬间珍藏永恒的回忆。

那天深夜从长沙回到岳阳后,我依然不断地回想和整理着所见所闻,连夜将拍摄的200多张照片下载整理,并写出配图通讯《幸遇“杂交水稻之父”》,在2月17日的《中国石化报》第4版头条刊发。同时,《工人日报》《中国职工科技报》《中国石油石化》等多家媒体也刊发了我拍摄的袁隆平等院士参加迎新晚会的图片报道。

1621843556707266.png

斗转星移,时光渐进。3年后的2008年6月初,在“家门口”的岳阳,因为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我有幸再一次见到袁隆平院士,留下同穿圣火传递服的合影,再添“追星”的难忘记忆。

那一年6月3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岳阳开启“三市五城”的首站传递。湖南省实施火炬传递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担当岳阳、也是湖南第一棒火炬手。非常幸运的是,作为湖南省从社会报名中选出的一名北京奥运火炬手,我担当岳阳第64棒火炬手。

记得在谈到为何选择袁隆平担当湖南第一棒火炬手时,湖南省体育局负责人曾说,奥运圣火在湖南传递的第一站是岳阳,起跑仪式就设立在举世闻名的岳阳楼前。在岳阳楼,范仲淹写下不朽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文章中所传达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从此广泛传播。众所周知,他经过千辛万苦才研制成功的科研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显然,袁隆平这种心忧天下的奉献精神,以及他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和《岳阳楼记》中所倡导的忧乐精神是非常契合的,由袁隆平在岳阳楼前传递三湘第一棒,无疑是再合适不过了的。

当时,袁隆平院士已是78岁高龄,但老人家的记忆力还是出奇的好。比如,他清晰地记得自己是在3月25日正式得知当上了奥运火炬手。他常说自己有着70岁的年龄,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他酷爱体育运动,单位举行体育比赛,袁隆平总是踊跃报名,而且成绩还不错。有一年,单位举行游泳赛,50米短距离赛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他,包括很多20多岁的青年后生。此前几天,湖南省农科院系统迎奥运气排球赛,袁隆平作为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主力队员参赛,与年轻选手一道在球场上奋力扣杀、突围、解救,获得第二名的成绩。从预赛到复赛、决赛,袁隆平场场都上阵。得知自己将作为第一棒火炬手参与奥运圣火岳阳站传递时,老人家立刻爽朗地笑了起来,“把我派上第一棒,那我就要跑好”。

6月2日上午,奥运火炬手及护跑手陆续到岳阳的指定地点中达大酒店(现岳阳大酒店)报到,获得相对应的制服。进驻封闭化的酒店前,我又特意带上了相机,作为300多名采访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湖南传递活动的新闻记者一员,借火炬手的“天时地利人和”,全力投入奥运火炬传递的采访报道工作。

当日下午,在火炬手接待大会上,来自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直接为即将“上岗”的火炬手进行特别的培训。在指定座位上,我们没有看到袁隆平院士的身影,不免也有些小小的讨论,大家都期待他老人家闪亮登场。

第二天一早6点多钟,所有在岳阳参与奥运圣火传递的火炬手们,全部按要求换上火炬手的统一服装,到一楼大厅集合。6点42分许,在一楼电梯门口,我们眼前一亮——第一棒火炬手袁隆平院士终于出现了!“袁老,您好!”大家纷纷上前问候,围着他合影,老人家露出和蔼的微笑,与“追星族”一起面对镜头,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这珍贵瞬间。紧接着,我请第60棒火炬手、岳阳市摄影家邹小弟先生帮我拍下与袁隆平院士的合影,倍感幸运。

1621843716169412.png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已近90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仍然以平常心在奋斗。他一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圆梦,他一生追梦。我记得,当年9月29日在北京领取“共和国勋章”,并参加中国工程院座谈会后,老人家当晚就乘飞机返回长沙。他向记者透露了授奖的细节,同时也表示,几十年来,自己得过很多奖,国际奖就有18个,但这次获授“共和国勋章”最隆重、最荣光,“这是最高荣誉,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我现在是‘90后’,身体还算好,脑瓜子还不糊涂,要在百岁之前努力完成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20吨的目标。”说着,他又展露出幽默本色:“勋章好重好重,大概有四五百克,是我得过的奖章中最重的。”引发一片欢笑。

“国士无双,袁老,您一路走好。”“袁爷爷,向您致敬!”今天,人们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送别袁老,寄托无限的哀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又回到十多年的过去,回想起袁老精神矍铄的神态,脑海里浮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既铿锵有力,又语重心长的话语:“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多年来不断“追星”,走近袁老并感知、记录他的大家风范,而且两次同框合影,是我的幸运。老人家奉献敬业的精神,探索创新的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甘做人梯、为人师范的精神,是一座丰碑,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这样的“星”,我也将一直“追”。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