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岳阳文苑

>

正文
散文|谁唤天鹅飞碧水 点破潇湘万里烟
发布时间:2021-11-28 18:31:4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南歌

散文|谁唤天鹅飞碧水 点破潇湘万里烟

——青草洞庭候鸟归来的联想

南歌

这几天屈原管理区鸟语频传,鸟“美人”照频繁出现在网络上,一下将屈原区的名字刷红。

去年一场美丽的邂逅,东古湖与白天鹅来了一场蜜月。今年白天鹅如期赴约,再次投入东古湖的怀抱。

不但如此,10月,几千只白鹭,也提前在此“文创”了生态奇观。

这几天500多只灰鹤飞到了汨罗江凤凰乡的稻田,大家陆续发现了喜鹊、白尾鹤、黑翅鸢、夜鹭等鸟类,与东古湖的2000多只小天鹅唱起了南北和鸣曲。

这些鸟莫不是来表彰屈原区的生态成效的?

现代文明退却,生态文明回来。

屈原人想把东古湖变成天鹅湖,也许就不是个梦想了。

东古湖,有过古湖、青草东湖、南湖槎(汊)、洞庭东汊等称谓。而青草湖的名号,是先秦时代洞庭原野的唯一湖名。

轩辕黄帝“张乐洞庭之野”的故事还在凤凰山、凤凰台上流传,说明洞庭就是河网密布的一个原野,而洞庭的河网就叫青草湖。《水经》曰:青草湖,亦谓之青草山也。或曰:湖,北连洞庭,东近磊石,茭苇生焉。故水涸,则青草弥望。

青草、芦苇成就了候鸟的天堂。

陈诗人阴铿《渡青草湖》云:“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说的是洞庭原野草色青青,溜满了春天的味道,青草湖平静的湖面上锦帆穿梭。唐杜甫《宿青草湖》也说:“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意思也是洞庭原野历历在目,青草湖名续为洞庭湖名。因之后来洞庭湖称之为重湖,以磊石山为中心,称之为北洞庭、南青草,青草湖也称为南湖。潇湘八景均在一湖可见。众多鸟类,也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在今天,《诗经》和《楚辞》中提到的50多种鸟类,大部分可以在青草湖相遇。在此越冬的候鸟有1000万只左右,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白鹳、黑鹳、白头鹤、白鹤、白琵鹭、大鸨、白忱鹤、天鹅、灰鹤、中华秋沙鸭、白额雁、豆雁、小白额雁等,在西大堤外滩青草湖都能见到。青山岛上就有中华秋沙鸭、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0多种。

“跟着大雁去迁徙”活动发起者周自然这个月就在那青山岛绿草地上发现了灰雁、白鹤、白琵鹭。

青草湖旧时水草丰茂,渔类众多,常见白鱼在水中跳跃,故有白鱼岐地名产生。

青草山、黄陵山(边山)、凤凰山、磊石山、横岭、牛头山、芦林潭、金沙洲、哀洲、文洲、武洲、琴棋望、白鱼岐、沉沙港、鲇鱼洲等山丘和大洲之上,到处可见候鸟飞翔的身影。

青草湖的鸟不单单是生态的美,更有厚重的文化之美。

2300年前,屈原正是居住在青草湖汨罗江“屈潭”河泊潭之左的玉笥山上,他漫步在磊石山、黄陵山时,一入冬,满目所及每块大的白白的沙滩、金黄的沙滩上都会出现“平沙落雁”的景观,看着头顶的大雁成“人”成“一”地自由飞翔,他哪能不怦然心动呢?

《卜居》其云:“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黄鹄指的就是天鹅。

天鹅,古称“鸿鸟”“鹄鸟”,鸿鹄并称。南朝梁顾野王《玉篇·鸟部》释“鹄”为黄鹄,并指出这是“仙人所乘”;唐朝学者颜师古注称:“鹄,水鸟,其声鹄鹄。”黄鹄清文字学家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释称:“形似鹤,色苍黄,亦有白者,其翔极高,一名天鹅。”现代将“鸿鹄”释为“一鸟”天鹅,依据大概就在这里。

为什么将黄鹄称为“天鹅”?古人云:“凡物大者,皆以‘天’名。”鹄是“鸟之大者,有力飞远”,遂有俗称“天鹅”。

《卜居》反映的是屈原对现实黑暗的愤慨和不满,表现出他坚持真理、不愿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八对设问,一以贯之,气势充沛,感情强烈,文采斐然,往复盘旋。

传说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三年后一直没有机会回郢都面见楚王。他想起自己竭尽满腔热情和智慧效忠楚国,楚王听信小人的谗言谤语,而将他怒迁,现在远隔千里,却见不着楚王的面。于是,他心烦意乱,不知道何去何从。

于是他来到黄陵庙,他想当着舜帝和二妃神像的面,找太卜郑詹尹问卜。

屈原说:“我对好多事情是百思不得其解,越思心越烦,就像抽刀断水一样,阻止不住。故请您当着舜帝和湘妃的面,占卜占卜帮助我解释疑惑。”

于是,郑詹尹就在舜帝湘妃的香案上香,等香烟升起,就摆正蓍草、拂去龟甲上的灰尘,端坐求神。

神情落定,就跟屈原说:“先生有何疑惑尽可道来。”

“我是宁要坚守对楚国的诚恳朴实、忠心耿耿呢,还是要迎来送往、巧于逢迎而摆脱困境?”

……

“我是宁要坚守与天鹅比翼高飞的态势呢,还是要回来同鸡鸭在地上争食?”

……

屈原一口气把自己思考了好久的八个问题,和盘而去,也不管郑詹尹听没听清楚;又接着说:“上述种种,哪个是吉哪个是凶,哪个该舍弃哪个该遵从?现在的世道混浊不清,认为蝉翼是重的,千钧是轻的;黄钟大吕竟遭毁弃,瓦釜陶罐却响如雷鸣;谗佞小人嚣张跋扈,贤明之士则默默无闻。唉,沉默吧,谁人能知我廉洁忠贞的心哪!”

郑詹尹听完他的话,凝视着屈原已消瘦的面孔,说不出是心痛还是佩服,面对这位超凡脱俗的圣人,他知道屈原自己已经选定了目标,他能说什么呢?说了又有什么用呢?

他只好放下蓍草,抬头而望,太阳正在西下青山,一切好像都难能改变了。

他只好抱歉地说:“大夫啊,尺比寸长但也有短处,寸比尺短却也有它的长处;世间万物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白的时候;术数有占卜不到的事情,天神也有难解说的道理。您还是按照自己的选择,实现自己的主张吧。龟壳蓍草实在是无法知道和给出你答案。”

于是,两人作揖言别。

屈原走出黄陵庙,仰天长叹一声:“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我还是追重华(舜)而去吧!”

青草湖中的鸟类,在历代诗人的笔下,更是飞出了不一样的风彩。

元末吴镇《渔父》云:“看白鸟,下平川。点破潇湘万里烟。”这是一种白鸟群聚在青草湖天空飞掠的一种气势吧。白鹭还是白天鹅?还是其它的白鸟?再也没有一种鸣响能有如此的惊心动魄。

陈朝阴铿《渡青草湖》云:“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度鸟就是飞鸟,描写的则是青草湖另一种鸟类与人和谐共处的飞翔景观。

杜甫《宿青草湖》云:“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舟泛洞庭》云:“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湖雁、神鸦让人思乡、思古的情绪徒然而起。

写青草湖的鸟诗,不得不提到的是郑鹧鸪,因为青草湖的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在郑谷的笔下啼叫出了一场风靡全国的晚唐诗风。

郑谷《鹧鸪》云:“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黄陵庙是先秦时代所建的舜帝二妃庙,史册中所记的中国第一座二妃庙,在营田黄陵山(也称湘山)南(三塘),曾经是湖南湖北的第一胜迹。此诗一出,因其脍炙人口,即风靡晚唐诗坛。

郑谷是唐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存《云台编》。

湖南诗人齐己曾携诗来拜访,郑谷读至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句,便说:“数枝非早也,末若一枝佳。”齐己深感点评精妙,当即跪下拜师说:“我一字师也”。从此,郑谷这个“一字师”的盛名便在士大夫中广为传扬,有关史籍也先后载入,一直流传至今。

鹧鸪是一种羽色斑斓美丽的鸟,形如雌雉,体大似鸠,分布于南方。其“鸣云‘钩辀格磔’是也”,俗称极象“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鹧鸪的啼鸣来抒写迁客孤寂愁苦之状,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鹧鸪》一诗得到后人广泛好评。许浑《韶州夜宴》诗云:“鹳鹆未知狂客醉、鹧鸪先听美人歌。”《听歌鹧鸪辞》云:“南国多情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又有《听吹鹧鸪》一绝,知其为当时新声,而未知其所以。及观……郑谷亦有“佳人才唱翠眉低”之句,而继之以“相呼相应湘江阔”,则知《鹧鸪曲》效鹧鸪之声,故能使鸟相呼矣。

郑谷家乡宜春对这位晚唐著名诗人一向非常尊崇,曾将郑谷与袁京、韩愈等排在一起,称作“袁州六先生”。宋韩文公(愈)祠”中,曾将郑谷的象画在东墙上,以供后人观瞻。旧时,宜春城南曾有一条街道名曰“鹧鸪路”。在2004年建成的袁山公园内,又以“郑鹧鸪”之名建起了一个“鹧鸪亭”。游客至此,“一卷云台刚读罢”,“耳边疑听鹧鸪声”。其实黄陵山或者东古湖也应该建一座鹧鸪亭来回想郑谷的这首《鹧鸪》诗。

……

当今回归的候鸟,成就了屈原区生态之美丽。也给当今的我们,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意。

我们不必再听:“年年秋水上,瑶瑟伴惊鸿”的鸟声;我们还是想在“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浦矣,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岸若朝霞”的湘水之中,看“荻芽沉绿影,汀际合晶光”之美丽生态,在“摇识归鸿集,从知梦泽长”的时光中,走进“碧水青山”的美丽乡愁之中。

雾敛遥山黛,香迷浅濑荷。

晚风吹送采莲歌。

声绕碧云深处,惊起白天鹅。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