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湖南石化

>

正文
中国石化首席专家宗保宁到湖南石化现场指导
发布时间:2024-04-22 09:50:4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展 李翼骏

华声在线4月22日讯(通讯员 彭展 李翼骏)4月20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首席专家、中石化石科院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宗保宁,再次来到湖南石化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新区,了解生产运行情况,与新区己内酰胺部管理技术人员商讨酯化环己酮装置B线开车事项。

1714009758986148.jpg

多年来,宗保宁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支撑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需要,潜心钻研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推动我国石化产业技术不断升级革新,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功勋奖。

去年下半年,为了确保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宗保宁带着石科院30名专家组成的开车团队驻守现场40余天。当年12月15日,湖南石化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全线顺利贯通,一次性开车成功,标志着全球单套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研发基地建成投产。该项目不但为破解“化工围江”交上合格答卷,而且产能翻倍,排污和综合能耗大幅降低,实现传统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转型升级。

1714009826343862.jpg

2010年,在宗保宁牵头组织下,石科院科研团队完成环己烯酯化加氢制环己酮技术实验室研究。随后,与湖南石化科研团队合作,前后历时8年完成中试、工艺包编制、详细设计、工程设计、本质安全研究,再用3年建设工业生产装置,终于在2023年底顺利实现一次开车成功,为全球单套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研发基地建设画上圆满的句号。目前,该装置A线已实现满负荷生产。这一技术不仅是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更属全球首创,颠覆了传统的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酮工艺技术路线,采用全新的反应原理,大幅提高碳原子和氮原子利用率,为国内己内酰胺产业链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湖南石化己内酰胺搬迁项目开车运行以来,项目现场虽然没有石科院专家驻守,但他们持续与项目一线人员线上沟通装置生产运行各项数据和动态,确保装置平稳运行。“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的优化团队与现场技术人员24小时保持联系,保障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转。”宗保宁说。

在湖南石化新区己内酰胺部中控室,宗保宁还与酯化环己酮装置当班大学生青工陈新月、蒋露等亲切交流,回顾自己师从已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的闵恩泽院士的往事。

1714009779972655.jpg

宗保宁翻阅几名青工的岗位学习笔记,称赞“记录认真,有条有理”,鼓励他们向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学习,立足岗位,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挑起精心优化生产操作的大梁,将全球首套酯化环己酮工业化装置开出高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初入北京大学求学时,宗保宁选择了物理化学专业。1985年9月,宗保宁考进石科院,拜入偶像闵恩泽院士门下,成为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课题研究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

经艰辛努力,在闵恩泽院士的带领下,科研团队终于在1991年完成基础研究和实验室研究,先后攻克非晶态镍难题和磁稳定床两大难题,并于1995年完成中型实验研究,1997年开启工业化生产进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工艺技术获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唯一一等奖。获奖名单上,作为团队带头人的闵恩泽院士却将宗保宁的名字放在第一位。

前辈甘为人梯的气度与风范,在宗保宁的身上传承,润泽一代代石化科研人。截至目前,宗保宁已经培养了20名博士和5名博士后,受过他指导的学生后辈不计其数。他有一条规矩:项目干出成绩了,把年轻人的名字放前面,把他名字写最后;项目遇到风险和错误了,他第一个担责。 “因为闵先生就是这样做的呀!”说到这个细节,宗保宁说,“今年是闵先生诞辰100周年,他弥留之际心系技术创新的叮嘱,我一直铭记于心,笃行不怠。”

一审:张娟玲,二审:秦郁欣,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