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岳阳要闻

>

正文
“东方宝石”归去来——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4)
发布时间:2018-04-30 19:46:5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亚平

“东方宝石”归去来

——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4)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亚平

4月26日,中国“跟着大雁去迁徙”志愿者参观了俄罗斯哈巴州有名的生态博物馆——地质博物馆。

标本馆内,展示着很多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标本。从东北虎、猞猁、金雕、长耳鸮、白头鹤到雁鸭,应有尽有、栩栩如生。

忽然,志愿者王敏、蔡拥军不约而同指着一只鸟说:“朱鹮!”

哦,原来俄罗斯还有朱鹮!

1.日本的国鸟

周海翔教授跟志愿者详细讲解了朱鹮的生态特征和保护朱鹮的故事——

朱鹮曾是日本国鸟,但后来几乎灭绝了,他们派出科考小组到中国寻访。当在陕西汉中市洋县看到朱鹮后,他们不是惊喜地拍照,而是感动得泪流满面;向朱鹮跪拜后,才开始拍照作研究。

(鸟类摄影家冯景智 提供陕西洋县朱鹮图片)

这个举动说明他们对鸟、对大自然的尊重。

志愿者热烈的讨论,吸引了博物馆馆长。他也是一个朱鹮迷。

馆长通过翻译向周海翔请教了中国保护朱鹮的过程、生境和数量,周海翔一一作答,还向他讲解了朱鹮一些不为人知的保护经历。

2.动物的天堂

10年前的2008年5月,记者和岳阳环保志愿者造访了如诗如画的陕西省汉中市。

汉中是陕西西南部的一个历史悠久而时尚现代的城市。说“天府之国”,她名副其实;说“西北小江南”,她恰如其分。她地处东经105°30′30〞-108°24′37〞、北纬32°15′15〞-33°56′37〞,东、北与安康市、西安市、宝鸡市接壤,西南与甘肃省、四川省毗邻。

一路走过,马尾松、杉木、油松、华山松夺目而来。无法想像,汉中森林覆盖率达50%。此间山川形胜、人文历史、气候生态、特产珍宝告诉我们——汉中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鸟类摄影家冯景智 提供陕西洋县朱鹮图片)

当然,也是最适宜鸟类生活的家园。据了解,汉中有鸟类17目、52科、405种,占陕西省鸟类87%;生活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的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和羚牛这4种珍稀动物,被誉为“汉中四宝”。

而朱鹮,更是位居“四宝之首”,还被定为汉中的“市鸟”。2004年,被确定为陕西省省鸟。

自然,最适合美丽的朱鹮居住的,还是神奇的汉中洋县。

洋县没有海洋,却有森林、湿地,有朱鹮,古为"汉上明珠",今称"朱鹮故乡"。

3.东方的宝石

朱鹮,又叫朱鹭、红朱鹭,系东亚特有种。被誉为鸟中“东方宝石”。成鸟有着洁白的羽毛、艳红的头冠、黑色的长嘴、细长的双脚。对了,她就是白雪公主。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到底没有辜负她的姓氏。不过,她性格比较孤僻而沉静,除起飞时鸣叫外,一般不大吭声。

(鸟类摄影家冯景智 提供陕西洋县朱鹮图片)

在日本,朱鹮历来被皇室视为圣鸟。其拉丁学名“Nipponia Nippon”直译为“日本的日本”,以国名命名鸟名,足见朱鹮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古代《日本书记》中记载,朱鹮是代表日本的鸟类。

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常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极少与别的鸟合群。行动时步履迟缓,飞行时两翅鼓动亦较慢,头、颈向前伸直、两脚后伸,但不突出于尾外。白天。她们在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觅食,爱吃小鱼、泥鳅、蛙、蟹、虾、蜗牛、蟋蟀、蚯蚓、甲虫、昆虫、甲壳类。觅食时常慢步轻脚行走,两眼搜觅前面,发现食物,立刻用嘴啄食。在浅水处或泥中觅食时主要靠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探觅食物。晚间,她们会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的大树上。

朱鹮也曾有过生活在中国东北、日本、俄罗斯、朝鲜的幸福时光。但是,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我国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秦岭南麓有7只野生朱鹮。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达2000多只,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1500多只,其分布地域也已从陕南扩大到河南、浙江。

尽管如此,她还是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EN)、《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

(鸟类摄影家冯景智 提供陕西洋县朱鹮图片)

朱鹮栖息地被大面积破坏,使日本的朱鹮面临灭顶之灾。1967年,日本在新潟县佐渡岛建立了日本朱鹮保护中心。当时,日本尚有野生朱鹮。但到1978年,野生朱鹮产的卵很多不受精、不能孵化。1979年,日本只剩下8只朱鹮;1981年,又死了2只。

为了使朱鹮摆脱濒临灭绝的境地,日本政府决定把6只野生朱鹮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希望利用先进科学手段和精心饲养使朱鹮东山再起。但事与愿违,到1985年,佐渡岛保护中心只剩3只朱鹮了。

都是工业化惹的祸!从英国工业革命到日本工业革命,人类总是以牺牲环境和野生动物为代价;然后又以巨资来修复生态的创伤。

智慧的人类,你何时跳出这个“破坏-修复”的“周期律”?!

4.朱鹮的智慧

朱鹮聪慧。繁殖季的成鸟,整个头部和颈部乃至肩部会分泌出黑色的小颗粒,她会用喙不断啄取自己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它应该是在做伪装噢。注意了,这种颜色变化是由分泌物造成的而非羽毛本身颜色的变化。

亲鸟领域性较强,在繁殖期保卫领域。亲鸟离巢时,常用内垫材料将卵盖住。雏鸟由亲鸟夫妇共同喂养,出壳后由亲鸟轮流将口中半消化的食物吐出喂养,性急的雏鸟们则争着把长喙伸进亲鸟的嘴里,亲鸟则使劲抖动脖子,使食物尽快地吐出。喂完食物后还要帮助宝宝清理粪便,清洁的办法很科学:叼走巢底的树枝,使粪便漏下;或把沾有粪便的铺垫物叼到巢的外边,然后再叼新的建材来修补。

60天后,宝宝就跟爸爸妈妈自由飞翔了。

5.积极的拯救

1953年、1959年,鸟类学家曾在中国甘肃武都、康县采到过朱鹮标本。

1981年以前,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朱鹮是在1964年。而后,在1964~1981年间再也没见过朱鹮的踪迹。从1978年起,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鸟类学家们组成考察队,调查了东北、华北和西北,跨越9个省区,行程5万多公里。

1981年5月,鸟类专家刘荫增在陕西省八里关乡大店村姚家沟山林中发现两个朱鹮的营巢地、7只朱鹮,其中4只成鹮、3只幼鹮。

当时,两对朱鹮都忙于哺育幼雏。正当鸟类学家们专心观察这两个稀世珍禽的家庭时,一只幼鸟从巢里掉了出来。鸟类学家立刻把它拣回,火速运到北京动物园。经鉴定,这是一只雄性小朱鹮。

从1993年至2003年,在陕西、北京等地共建立13个朱鹮保护地,总面积达4230公顷。为了扩大种群,北京动物园还积极开展朱鹮人工繁殖的研究,成了世界上最早成功繁殖朱鹮的科研机构。

2005年8月9日,中国汉中朱鹮生存区域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8年,朱鹮在浙江省德清县开始进行野外放养训练和养殖。从此至今,德清朱鹮繁育基地繁育种群规模达100只,该谱系朱鹮种群已基本稳定。

6.跨国的婚恋

1981年,陕西发现朱鹮后,中日开始协商保护事宜。同年,同样偶然的是日本残存的朱鹮全部被捕获。

1985年起,中、日两国开始共同保护朱鹮,签订了《中日共同保护朱鹮计划》,各自为保护朱鹮而努力。日本从中国借来“花花”等3只朱鹮;但是这次“国际婚姻”失败了,到1995年时只剩下了阿金1只,让日本产朱鹮延续子孙的梦想一度濒临破灭。

1998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向日本赠送一对朱鹮:“友友”、“洋洋”。

两年后的10月,访日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将“美美”(雌)“借”给了日本。从赠送到借贷,其过程和熊猫如出一辙。

“日中双方都有交换雏鸟的需要,但是提到朱鹮,就很容易成为外交问题。”2002年,新潟县环境部的堀井道夫说,“今年发生了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沈阳领事馆事件,已经不好说话了。不过今年是恢复邦交30周年,应该还有借贷的希望。”曾经担任佐渡朱鹮保护会长的佐藤春雄则呼吁:“我们,不要再刺激中国了!”

2007年11月15日,日本环境省宣布,自2003年4月以来因禽流感中断至今的日中朱鹮交换活动将重新启动,中国18日向日本赠送雄雌两只朱鹮,而日本则将在20日把13只朱鹮送往中国。

此次日方送回的13只朱鹮,是“美美”的孩子,陆续出生于2003年至2007年期间,出生后便一直由佐渡朱鹮保护中心饲养,其中8个男生、5个女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多年的保护机构建立、栖息地保护与改善、人工饲养和野化训练,截止到2010年朱鹮已近2000只,野外就有600多只。

7.物种的价值

动物物种的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是古老的鸟仙。从油页岩中发现的鹮类化石表明,鹮科鸟类生活在距今5300万年前的始新世。

跟长江、洞庭湖江豚一样,朱鹮给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仅它的发现和拯救过程就让科学界兴奋不已。围绕朱鹮的科学研究自19世纪就开始了,到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和中国已经引起各方关注。通过对其生态分布、生理解剖、繁殖、历史变迁等项目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从朱鹮濒危的因素着手,逐步掌握了朱鹮的拯救措施,为其它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作为一个极为特殊的动物物种,在具有很高生态生物学价值的同时,朱鹮的价值还表现在经济价值、科学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等方面。朱鹮的美学价值自古以来就成为文学艺术和自由想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美。充分利用它便可创造相当的经济价值。朱鹮神态优雅、体形端庄,在给人们审美需求之时,必然带给地方第三产业的发展。朱鹮在对内开展宣传教育、对外开展文化技术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12年2月12日至13日,日本NHK资深记者冈本健吾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制片人贺刚一行4人,专程来到岳阳寻找江豚。当了解到江豚危机后,深感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冈本健吾多次跟本记者说:“中国不能走日本式的环保老路!”

(图片作者:周自然 蔡延军 张京明 冯景智)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