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岳阳要闻

>

正文
苔花如米学牡丹——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7)
发布时间:2018-05-02 17:49:5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亚平

苔花如米学牡丹

——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7)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亚平

4月末,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气温仍然在零度左右徘徊。

26日8时,相当于北京时间6时,汽车载着“跟着大雁去迁徙”12名志愿者,从犹太州首府出发,前往巴斯塔克(BACTAK)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面积达12万公顷,湿地占60%,其余为山林,有6只老虎活动,还有“黑瞎子”等其他凶猛动物。志愿者欣喜看到,保护区全部为原始森林和原始次森林,没有一棵人工栽种的树。

1.

这是一个人迹罕至的保护区。志愿者、作家张小章和同行知道,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只洞庭湖迁徙来的苍鹭的家。通过寻找,探明鸟类冬至春归跨国旅行的秘密,体现中华文明中珍重生命、热爱生命、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怀。

行动前,俄方工作人员要求大家作好严密防护。森林里有一种凶猛的昆虫,能够沿着领袖口钻进人体吸血,类似洞庭湖农田的蚂蝗。

但保护区工作人员要求,如果发现身上有这类昆虫,只能驱赶、不能杀死它。

先天晚上,志愿者每3人一组,发了一瓶杀虫剂,每人发了两个塑料袋,要求大家将外衣喷涂杀虫剂后,封装在塑料袋里一晚,然后再穿;这样,可以确保昆虫远离人体,既没有杀死昆虫,也让人没有受到伤害。

在俄罗斯,这种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观念,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已经深入人心。

在俄罗斯,喜欢吃鱼的家庭长年备着一把尺子和一种药丸,尺子是量度捕获来的鱼是否达到标准,这种尺子在保护区可以免费提供;药丸是宰杀前给鱼吃的,其功用就是在鱼服用后,能很快进入昏迷状态。俄国人在宰鱼做菜前,就会把这种药丸给鱼喂下,待鱼昏迷后,再进行宰杀。俄国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鱼在死亡的时候感觉不到痛苦。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畏是人们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心怀敬重、持以畏惧,并真诚对待的一种态度。俄罗斯人善待凶猛的昆虫和鱼,就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这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2.

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者,只是它们的维护者,人应该和动物、植物平等相处。”中国鸟人在俄罗斯进行的多场活动中,中俄两国的环保志愿者,处处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虽然言语不通,但他们通过眼神表达了一个共同情怀,认为只有当我们以平等的眼光、悲悯的心态对待众生,给予它们尊重和爱护,世界才会呈现出无限生机,人类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不能不再说说洞庭湖苍鹭“鹭鹭”。

作为爱鸟志愿者,不管是沈阳理工大学教授周海翔、长沙诗人周自然,还是其他志愿者,从来没有把“鹭鹭”看作一只菜鸟。2015年寒冬,周海翔教授从沈阳来到岳阳,来到2000公里外的洞庭湖湿地,与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专门到东洞庭湖西岸的华容东浃村寻找“鹭鹭”。

如今,他俩又和湖南、东北志愿者奔波几千公里,来到苍鹭的出生地——俄罗斯巴斯塔克保护区,为一个渺小的生命树碑立传。

苍鹭确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鸟,不管是在洞庭湖还是在巴斯塔克,它很常见,一般人都不怎么注意它;但是自从发现它从洞庭湖到犹太州的迁徙轨迹后,人们才吃惊地感觉到,一只普通鸟同时也是迁徙中的伟大英雄!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苍鹭的生命虽然普通;但是,它以顽强的生命力、长距离的迁徙,每年往返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它实际上也是文明的传播者。

相信若干年后,中俄两国人民子孙后代将会明白中国鸟人的良苦用心,一起珍惜人和其他物种共同拥有的地球家园。

3.

著名学者米兰昆德拉曾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自2011年筹备时起,就一手救江豚,一手抢救其他受伤、被困的洞庭湖野生动物。7年来,协会志愿者范钦贵、江科明、付锦维、万朋举、伍继志、汪令维等先后共抢救受难珍稀野生动物462个,并全部医治、放生。

每次营救,他们都是出生入死。多个志愿者负伤流血,但始终无人退却。不少媒体疑惑,江豚协会应该是保护江豚,怎么也救起麋鹿、鸟类、中华鲟来了?志愿者说,所有物种都是重要的;协会就是要保护湿地及湿地上所有稀稀野生动物。

是的,自然界生态链中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个重要的链条。只有珍惜所有的生命,尊重他们原来的生态,保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环境才可以持续发展,我们的环境才更加精彩。

4.

动物是有生命的,值得尊重。那么植物呢?

现代科学证实,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植物受到伤害也有发怒等情绪。

专家告诉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有无生命,可以看她是否具有以下生命现象:会呼吸;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会繁衍后代;除细菌外都由细胞构成;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

如果有,就是有生命的物体(生物)。

看那胡杨,生长在沙漠中,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生命何其顽强?

“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俗语说的就是胡杨。所以,它又叫“英雄树”。

再看看太阳花。烈日下、暴雨中,她仍能坚强挺立。因为她有自我保护功能,当受到打击时,她会自动把花朵包起来,等到风和日丽时再快乐地开放。

在植物世界中,仙人掌也是极顽强的生命。为啥在沙漠里仍能够顽强地活着?因为它身体内的水是不容易干的。它的叶子退化成了刺,大大减少了水分蒸发;绿色茎的表皮很厚,上面象包裹着一层厚厚的蜡,能保持内部水分不被蒸发。

当然,要说生命力最顽强,还数“地衣”。据试验,地衣在摄氏零下273度的低温下还能生长,在真空条件下放置6年还保持活力,在比沸水温度高一倍的温度下也能生存。因此无论沙漠、南极、北极,都能生长出“地衣”来。

地衣为何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专家称,因为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植物,而是由两类植物"合伙"组成的,一类是真菌,另一类是藻类。真菌吸收水分和无机物的本领很大,藻类具有叶绿素,它以真菌吸收的水份、无机物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原料,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成养料,与真菌共同享受。这种紧密合作,就是地衣有如此顽强生命力之秘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诗颂的自然是“离离原上草”了。

小草也是有生命的。对了,现在很多城市花园都树了这样的告示牌,也是美丽中国一种可喜的进步与可贵的贡献吧。

5.

法国学者史怀泽说:“当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20年前,记者在采访京珠高速湖南耒阳段建设时得知,时任交通厅李厅长在督战中发现,耒阳段的规划范围内有两棵百年樟树。为此,他作出一个庄严决定:为树让路,从树的两边绕过去。他的行为更坚定了记者投身环保的决心。

无独有偶。江西老表在昌栗高速公路建设规划中,万载县获富村两株200年的古枫将被毁。当地村民急了,奔走呼号,请求高速公路让道。交通厅专门派出规划、设计人员,对线路重新论证、调整,同意给古树让路。

10多年前,湘阴县文星镇先锋社区向家园小区,有的居民生活垃圾随便倒,一棵高约30米、胸径约80厘米的大树下积成2米高的垃圾堆;有的人甚至随意焚烧垃圾。到2007年,老樟树变成了“死树”。湘阴环保志愿者伏煌曙等人发现后,向政府反映。镇、社区、居民闻过则改。几个月后,老樟树“枯木逢春”。为了吸取教训,镇政府立了一块“警钟樟”石碑,提醒人们爱护生态环境。

每一个生命都是伟大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心怀敬畏,自然会生养出一股浩然正气。常怀敬畏之心,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自律、一种追求;也是一种生活智慧、一种人生境界。

(摄影:蔡延军 张小章 周海翔 周自然 张京明 徐亚平 徐典波)

相关链接>>>

江豚,飞向犹太州——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

三千雁叫声声醉——中国民间人士首次出境护鸟记事 (2)

鸿雁传书第二人——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3)

神雕侠侣续传奇——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4)

黑白相映无影手——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5)

短相思兮无穷极——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6)

生死相许双飞客——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7)

教授想挖老鼠洞——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8)

疆域有至雁有碑——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9)

欲去还留北大荒——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0)

只有候鸟无国界——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1)

乌苏里江念洞庭——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2)

人间鸟道是沧桑——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3)

“东方宝石”归去来——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4)

万里相逢一鸟缘——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5)

一缕青烟送雁归——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6)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